![]() 鱼菜共生系统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鱼菜共生系统,包括一级沉淀池、若干养殖箱、若干种植池、二级沉淀池和微滤装置,一级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操作平台;若干养殖箱设置于一级沉淀池的一侧,养殖箱通过鱼粪分离器与一级沉淀池连接;若干种植池设置于养殖箱背离一级沉淀池的一侧;二级沉淀池设置于种植池的一端,二级沉淀池的一端与一级沉淀池连接,另一端与种植池连接;微滤装置设置于种植池的另一端,微滤装置的输入端与种植池连接,微滤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水泵与养殖箱连接;其中,一级沉淀池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养殖箱、种植池、二级沉淀池和微滤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同等养殖量和种植量的情况下,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公开号:CN214339458U 申请号:CN202022919486.2U 申请日:2020-12-08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萧家祥;陈喜财;杨忠波;崔路遥 申请人:Jiangmen Saiyime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A01K63-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鱼菜共生系统。 [n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和蔬菜类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人们通常是利用养殖箱来养殖水产品,同时结合种植池来种植蔬菜,达到一种共生模式,既可保持养鱼箱内的水质洁净,也能种植蔬菜。现有技术中,鱼菜共生养殖体系占用空间较多,操作不便,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鱼菜共生系统,在同等养殖量和种植量的情况下,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n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鱼菜共生系统,包括: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操作平台;若干养殖箱,设置于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一侧,所述养殖箱通过鱼粪分离器与所述一级沉淀池连接;若干种植池,设置于所述养殖箱背离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一侧;二级沉淀池,设置于所述种植池的一端,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一端与所述一级沉淀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种植池连接;微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种植池的另一端,所述微滤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种植池连接,所述微滤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水泵与所述养殖箱连接,所述微滤装置用于对水体过滤、消毒和杀菌;其中,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养殖箱、所述种植池、所述二级沉淀池和所述微滤装置。 [n0005]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一级沉淀池的两侧对称设置养殖箱、种植池、二级沉淀池和微滤装置,两侧的养殖箱共用一级沉淀池,同侧的种植池共用微滤装置,养殖箱的鱼粪水经鱼粪分离器初步分离鱼粪后,流入一级沉淀池进行一次静置沉降,表层水进入两侧的二级沉淀池进行二次静置沉降,使水体逐步变清澈,水体进入种植池供植物(如蔬菜)吸收水分和营养后,水进入微滤装置进行进一步过滤、消毒和杀菌,最后通过水泵回流到养殖箱内,从而实现鱼菜共生模式,共用一级沉淀池和微滤装置便于对两者进行清理,一级沉淀池的顶部作为操作平台,便于养殖者对两侧的养殖箱进行操作,如添加饲料、观察鱼的生长情况等;两侧对称布置的养殖箱和种植池,在同等养殖量和种植量下,其占用空间更小,提高空间利用率,整体结构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n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种植池包括两个第一种植模块和若干第二种植模块,若干所述第二种植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种植模块之间,所述第一种植模块与所述第二种植模块之间具有操作通道。 [n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种植模块的宽度为所述第二种植模块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n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阶梯,所述阶梯连接至所述操作平台。 [n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级沉淀池与所述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与所述种植池、所述种植池与所述微滤装置均通过直管连接。 [n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微滤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仓、生化仓和消毒仓,所述过滤仓设置滤网,所述生化仓填充生物填料,所述消毒仓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n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下端设置第一开关阀。 [n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下端设置第二开关阀。 [n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鱼粪分离器包括进水管、分离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分离管,且所述导流管连接于所述分离管的切向方向,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养殖箱的底部,所述分离管的顶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一级沉淀池,所述分离管内设置旋流部件,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分离管的一端与所述旋流部件的上半部等高。 [n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管的内壁周向设置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导流板即为所述旋流部件。 [n0015]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n001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鱼菜共生系统的示意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种植池的示意图; [n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级沉淀池的示意图; [n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鱼粪分离器的剖视图。 [n0021] 附图标记: [n0022] 一级沉淀池100,操作平台110,阶梯120,第一开关阀130; [n0023] 养殖箱200,鱼粪分离器210,进水管211,进水口2111,分离管212,出水口2121,旋流部件2122,导流管213,水泵220; [n0024] 种植池300,第一种植模块310,第二种植模块320,操作通道330; [n0025] 二级沉淀池400,第二开关阀410; [n0026] 微滤装置500,过滤仓510,滤网511,生化仓520,生物填料521,消毒仓530,紫外线消毒灯531。 [n0027]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n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n0030]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31]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鱼菜共生系统,包括一级沉淀池100,呈长槽形布置,一级沉淀池100的顶部为封闭结构,形成操作平台110,一级沉淀池100的两侧对称设置多个养殖箱200、多个种植池300、多个二级沉淀池400和微滤装置500,具体的,在一级沉淀池100的同一侧,多个养殖箱200沿一级沉淀池100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每个养殖箱200通过鱼粪分离器210与一级沉淀池100连接,鱼粪分离器210对养殖箱200内的水初步分离出鱼粪,减少对一级沉淀池100的清理次数;养殖箱200背离一级沉淀池100的一侧沿一级沉淀池100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两个种植池300,两个种植池300之间设置微滤装置500,微滤装置500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仓510、生化仓520和消毒仓530,过滤仓510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种植池300连接,消毒仓530通过水泵220与养殖箱200连接,过滤仓510内设置过滤网511,生化仓520内填充生物填料521,消毒仓530内设置紫外线消毒灯531,水体经过滤、微生物分解和消毒后,由水泵220抽回养殖箱200内;两个种植池300的另一侧分别设置二级沉淀池400,即两个二级沉淀池400位于一级沉淀池100的两端,二级沉淀池400的一端与一级沉淀池100连接,另一端与种植池300连接;在一级沉淀池100的另一侧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n0032] 原理:两侧的养殖箱200内的鱼粪水经鱼粪分离器210初步分离鱼粪后,流入中间的一级沉淀池100内进行一次静置沉降,待颗粒物沉降后,一级沉淀池100的表层水进入两侧的二级沉淀池400进行二次静置沉降,同样的,待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后,二级沉淀池400的表层水变得清澈,二级沉淀池400的表层水进入同一侧的种植池300内,两端的二级沉淀池400的表层水进入中部的种植池300内,种植池300内的植物(如蔬菜等)从水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后,同一侧的两个种植池300内的水进入同侧的微滤装置500,经滤网511过滤、生物填料521降解、紫外线消毒灯531消毒杀菌后,由水泵220将水体抽回养殖箱200内,从而实现鱼菜共生模式;整个系统共用同一个一级沉淀池100,同一侧的种植池300共用同一个微滤装置500,便于对一级沉淀池100和微滤装置500进行清理,一级沉淀池100顶部设置的操作平台110便于对两侧的养殖箱200进行操作,如添加饲料、观察鱼的生长情况等,操作便捷,且节省空间;两侧对称布置的养殖箱200和种植池300,在同等养殖量和种植量下,其占用空间更小,提高空间利用率,整体结构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n0033]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种植池300包括两个第一种植模块310和三个第二种植模块320,两个第一种植模块310设置于两侧,三个第二种植模块320设置于两个第一种植模块310之间,第一种植模块310和第二种植模块320之间、两个第二种植模块320之间设置形成操作通道330,便于对操作通道330两侧的种植模块进行操作;由于操作通道330可对两侧的种植模块操作,为充分利用操作通道330,第二种植模块320的宽度一般设置为操作通道330的可操作性距离的两倍,即相邻两个操作通道330可分别对第二种植模块320的两侧进行操作,而第一种植模块310的宽度设置为第二种植模块320的一半,可省去在第一种植模块310的外侧设置操作通道330的空间,在同等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本技术方案占用空间更小,空间利用率高。可以理解的是,不对第二种植模块320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是四个、五个等。 [n0034] 参照图3,进一步,一级沉淀池100的两端分别设置阶梯120,阶梯120由地面延伸连接至操作平台110,便于操作人员通过阶梯120登上操作平台110,方便操作。 [n0035] 参照图1,进一步,一级沉淀池100与二级沉淀池400、二级沉淀池400与种植池300、种植池300与微滤装置500(即种植池300与过滤仓510)均通过一个直管连接,没有连接弯头,由于弯头对水的流动产生阻力,以直管连接为主可减少水头损失率,提高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微滤仓与单个养殖箱200仅通过两个直管和一个弯头连接,以尽可能减少水头损失率。 [n0036] 参照图1,进一步,一级沉淀池100的下端设置第一开关阀130,二级沉淀池400的下端设置第二开关阀410,正常情况下,第一开关阀130和第二开关阀410均处于关闭状态,当一级沉淀池100和二级沉淀池400的沉淀物积累较多时,可通过开启第一开关阀130以排出一级沉淀池100内的沉淀物,开启第二开关阀410以排出二级沉淀池400内的沉淀物,操作方便。 [n0037] 参照图1和图4,进一步,本实施例中,鱼粪分离器210包括进水管211、分离管212和导流管213,进水管211和分离管212竖直布置,导流管213的两端连接于进水管211的中部和分离管212的中部,且导流管213连接分离管212的一端位于分离管212的切向方向,进水管211的下端设置进水口2111,进水口2111与养殖箱200的底部连接,分离管212的顶部设置出水口2121,出水口2121与一级沉淀池100的顶部连接,且养殖箱200内的水面高度始终高于出水口2121的高度,分离管212内设置旋流部件2122,导流管213连接分离管212的一端与旋流部件2122的上半部等高,旋流部件2122为周向设置于分离管212内壁的多个导流板,导流板倾斜向下布置,且多个导流板形成螺旋形布局;利用水的高度差,养殖箱200内的水从进水口2111进入进水管211内,经导流管213进入分离管212内,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水流在分离管212内形成旋流,水中较重的物质(如鱼粪)集中沉淀在分离管212的底部,表层水则从出水口2121进入一级沉淀池100内,进行进一步的静止沉淀,从而有效实现固液分离,先将部分鱼粪作分离处理,可减轻一级沉淀池100的处理量,减少一级沉淀池100的清理次数。 [n0038]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级沉淀池,所述一级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操作平台; 若干养殖箱,设置于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一侧,所述养殖箱通过鱼粪分离器与所述一级沉淀池连接; 若干种植池,设置于所述养殖箱背离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一侧; 二级沉淀池,设置于所述种植池的一端,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一端与所述一级沉淀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种植池连接; 微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种植池的另一端,所述微滤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种植池连接,所述微滤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水泵与所述养殖箱连接,所述微滤装置用于对水体过滤、消毒和杀菌; 其中,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养殖箱、所述种植池、所述二级沉淀池和所述微滤装置。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池包括两个第一种植模块和若干第二种植模块,若干所述第二种植模块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种植模块之间,所述第一种植模块与所述第二种植模块之间具有操作通道。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模块的宽度为所述第二种植模块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阶梯,所述阶梯连接至所述操作平台。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与所述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与所述种植池、所述种植池与所述微滤装置均通过直管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仓、生化仓和消毒仓,所述过滤仓设置滤网,所述生化仓填充生物填料,所述消毒仓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下端设置第一开关阀。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下端设置第二开关阀。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粪分离器包括进水管、分离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分离管,且所述导流管连接于所述分离管的切向方向,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养殖箱的底部,所述分离管的顶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一级沉淀池,所述分离管内设置旋流部件,所述导流管连接所述分离管的一端与所述旋流部件的上半部等高。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管的内壁周向设置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导流板即为所述旋流部件。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10810308A|2020-02-21|智能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214339458U|2021-10-08|鱼菜共生系统 CN109275617A|2019-01-29|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09601459B|2021-01-15|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的自净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9601460B|2020-12-11|一种工厂化养殖池的沉积生物絮团分离装置 WO2011136660A1|2011-11-03|Farming system for aquatic organisms CN208234677U|2018-12-14|过滤净化装置 CN109479807A|2019-03-19|一种利用集装箱养鱼水的内外循环系统 CN109231707A|2019-01-18|一种鱼菜共生过滤装置 CN211532402U|2020-09-22|一种循环水鱼类养殖系统 CN214546637U|2021-11-02|水体循环及鱼菜共生系统 CN211430643U|2020-09-08|智能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211746301U|2020-10-27|养殖水净化系统 CN212403847U|2021-01-26|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10202939U|2020-03-31|一种采用集装箱的陆基循环养殖系统 CN208549613U|2019-03-01|一种畜牧用饮水装置 CN210519833U|2020-05-15|循环式养殖系统 CN212610150U|2021-02-26|一种新型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1064705U|2020-07-24|一种海蛇驯养系统 CN209806865U|2019-12-20|一种水产暂养系统的净化池 CN211631415U|2020-10-09|一种增氧推水器 CN209914798U|2020-01-10|一种集装箱式集污排污水产养殖系统 CN211129434U|2020-07-31|一种水生动物和植物共生的农耕系统 CN209815786U|2019-12-20|一种高效除氮磷及固体颗粒的一体化人工湿地 CN213214919U|2021-05-18|一种优化管道的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919486.2U|CN214339458U|2020-12-08|2020-12-08|鱼菜共生系统|CN202022919486.2U| CN214339458U|2020-12-08|2020-12-08|鱼菜共生系统|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